奧數(shù)網 奧數(shù)大連站 > 小學試題庫 > 四年級 > 語文 > 正文

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:《桂林山水》(2)

來源:大連奧數(shù)網整理 2012-01-18 16:03:30

《桂林山水》第二課時


觀賞桂林的山(學習第三自然段)

1、導語: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?

2、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,畫一畫,結合插圖來欣賞。

3、互相交流:課文怎么寫桂林山的特點的?(和第二自然段比較,也是用這樣的段落句式)

    在學生的回答中,教師隨機展示課件,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:

    特點之一“奇”。“桂林的山真奇啊,一座座拔地而起,各不相連……”,指導學生讀出感受,理解詞語,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圖像,以幫助學生理解“峰巒雄偉”“紅葉似火”。

    看課件的補充資料圖片,讓學生想象:像老人、像巨象、像駱駝。

    模仿句式練習,說說像什么。比如:還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,有的像好斗的公雞,有的像下山的猛虎,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,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,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……    

    特點之二“秀”。課文打了兩個比方“像翠綠的屏障,像新生的竹筍”,通過圖像,讓學生

感受到“秀”得郁郁蔥蔥,色彩明麗。

    特點之三:“險”。重點理解“危峰兀立,怪石嶙峋”,指導學生通過字面、結合語句領會。如“危峰兀立”,字面上指導“兀”的意思即“高聳突出”,然后讓學生自己連起來解釋,并放到句子中理解。這樣,教給方法后,再讓學生門已體會“怪石嶙峋”的意思。

4、練習朗讀,讀出桂林山的奇、秀、險,讀出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。重點指導讀好“真奇啊”“真秀啊”“真險啊”。

山和水相映的景象(學習第四自然段)

    導語: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,觀賞了桂林的山,再看看圖片,當山和水相映襯時,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?作者又有什么感受?

1、指導有感情地朗讀。

2、理解句子:“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,真是‘舟行碧波上,人在畫中游”。

    a、引導理解字面意思,“畫卷”即繪畫長卷,一般要卷起來收藏。“連綿不斷”,接連不斷。

“連綿不斷的畫卷”,即很長很長的畫卷。

    b.觀看圖像片斷,同時配音介紹:“從桂林到陽朔,航程83公里,沿途都是青山綠水,美不勝收,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,十分貼切。‘舟行碧波上,人在畫中游’,道出了蕩舟漓江,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,充滿情趣,與開頭的‘桂林山水甲天下’相呼應。’’

3、引導邊讀邊想象“這樣的U1圍繞著這樣的水,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’’是怎樣的一種景象,體會“舟行碧波上,人在畫中游”這種陶醉山水之間的感覺,然后說說自己的體驗。

指導背誦

    用師生引讀的方法練習背誦。

抄寫句子

    注意分號的用法。

    抄寫描寫山、水特點的兩個句子,要求以標點為標志,看半句抄半句,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個字詞,格式要正確,字跡要工整。同時提示,每兩個特點之間用分號來分隔,可以把各個特點分得很清楚。指導分號的書寫。

我要投稿

京ICP備09042963號-15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854號
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56762110 舉報郵箱:wzjubao@tal.com

奧數(shù)網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-2021 www.aoshu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